中式园林,是立体的画,是无言的诗!
我国的园林艺术 ,如果从殷、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,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,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,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。
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。由于各民族、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,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。
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,给予人置身画境,如游画中的感受。
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,将建筑,山石,水和花木高度融合,把自然和人统一起来,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,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。
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,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,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,使诗、画、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。
小园香径,寒霜满地,如花美眷,终抵不过似水流年。
中国园林以得水为贵,故多倚水而居。江南水纹密布,园林以其鲜明的特色折射出人们的自然与人生观,它是审美情趣和能工巧匠的智慧的结晶,更蕴涵着儒佛道等哲学思想、山水诗画意境。
按中国园林的传统,园林以自然为宗,构筑布景大体若此: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,植古朴、秀丽树姿以供欣赏,再辅以花、果、叶的颜色和香味。江南多竹,其翠绿可托衬园林,又植蔓草藤萝,以添山林野趣,赏悦闻声者,有雨中荷叶、芭蕉,枝头鸟啼、蝉鸣······
中国园林以淡雅著称,景色布局自由而建筑朴素,亭榭廊槛宛转其间,清新洒脱,没有宫殿、庙堂的拘泥感,其造园手法特点有四:
1、立意与布局,人们通过园林来表达自己主观情感。
2、空间的延伸、渗透、分隔,园林像一幅山水画长卷,具有多空间、多视点、连续性变化的特点。
3、含蓄性,倾向于含蓄隐晦的艺术手法,作品引而不发,显而不露,把景观藏于偏僻幽深之处,避免开门见山、一览无余。
4、虚与实,以小见大,虚中有实,实中有虚,或藏或露,或浅或深,对立又统一,互为因果。
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,词之小令,皆以少胜多,有不尽之意,寥寥几句,弦外之音犹绕梁间。
园外有景妙在“借”,景外有景在于“时”,花影、树影、云影、水影,风声、水声、鸟语、花香,无形之景,有形之景,交响成曲,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,与此有密切关系。
园外有园,景外有景,即包括在此意之内。
紧凑不觉其大,游无倦意,宽绰不觉局促,览之有物,故以静、动观园,有缩地扩基之妙,而大胆落墨,小心收拾,更为要谛,使宽处可容走马,密处难以藏针。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,要曲中寓直,灵活应用,曲直自如,画家讲画树,要无一笔不曲,斯理至当,曲桥、曲径、曲廊,本来在交通意义上,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。
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,随直曲折一下,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,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,趣味加深,由此可见,曲本直生,重在曲折有度,有些曲桥,定要九曲,既不临水面,生硬屈曲,行桥宛若受刑,其因在于不明此理。